北方偉業(yè)計量集團有限公司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稻田土壤酶活性在冬閑期的動態(tài)變化
由圖 1 可知,各處理碳周轉(zhuǎn)相關(guān) 6 種土壤酶(BG、CEL、BXYL、PHOX、PEOX 和 INV)活性在冬閑期整體隨著時間的延長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與冬閑期(12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中旬)氣溫的上升有關(guān)。BXYL、PHOX 和冬季還田(Ws)條件下的 PEOX 活性,在冬閑的 4 個采樣期全程增加,且速度較快;除個別處理外,BG 和 CEL 這 2 種酶活性冬閑前期增加較快,而在冬閑Ⅳ期卻增加平緩;而 INV 和春季還田(Ss)條件下的 PEOX 活性,在冬閑Ⅱ期略有降低,其他 2個采樣期仍呈增加趨勢。
2.2 秸稈配施氮肥還田對冬閑期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利用冬閑期秸稈翻耕還田能增加冬閑期土壤碳周轉(zhuǎn)相關(guān)酶的活性,冬閑期冬季還田(Ws)條件下各處理酶活性高于春季還田(圖 1)。冬季還田(Ws)條件下的 BG 活性范圍在 8.90 ~ 26.75 nmol/(h·g),高于春季還田(Ss)的 BG 活性 7.22 ~ 25.18 nmol/(h·g)。其他 5 種酶活性 CEL、BXYL、PHOX、PEOX 和INV 冬季還田(Ws)條件下各處理的活性范圍分別在1.47 ~ 7.75 nmol/(h·g)、0.68 ~ 2.85 nmol/(h·g)、1.06 ~ 7.21 μmol/(h·g)、2.40 ~ 6.44 μmol/(h·g) 和 0.62 ~ 1.42mg/(h·g),均高于春季還田(Ss)條件下各處理的酶活性0.90 ~ 6.97 nmol/(h·g)、0.64 ~ 2.64 nmol/(h·g)、0.99 ~ 5.5 μmol/(h·g)、1.98 ~ 5.09 μmol/(h·g) 和0.59 ~ 2.64 mg/(h·g)。
從圖 2 可知,秸稈還田及秸稈還田并配施氮肥的處理顯著地增加冬閑期 CEL 的活性,但秸稈還田時配施氮肥的比例對 CEL 的活性影響并不顯著。冬季還田(Ws)條件下的 N0、NB、N30B 和 N60B 秸稈還田處理 CEL 活性均值為:3.94 ~ 5.15 nmol/(h·g),NB、N30B和 N60B 3 個配施氮肥的處理 CEL 活性均值為:5.12 ~ 5.15 nmol/(h·g),3 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3個配施氮肥的處理 CEL 活性均值均顯著高于秸稈還田但不施氮肥的 N0 處理(3.94 nmol/(h·g))和秸稈不還田的 CK 處理(3.01 nmol/(h·g))。春季還田(Ss)條件下4 個秸稈還田處理 CEL 活性冬閑期均值為:3.62 ~ 5.14 nmol/(h·g);3 個配施氮肥的處理中,CEL 活性在 NB(4.62 nmol/(h·g))和 N30B(4.55 nmol/(h·g))處理間無顯著的差異,且均低于 N60B(5.14 nmol/(h·g))處理;3 個配施氮肥的處理春季還田(Ss)條件下的CEL 活性均顯著高于秸稈還田但不施氮肥的 N0 處 理 (3.62 nmol/(h·g)) 和秸稈不還田的 CK 處 理 (2.78 nmol/(h·g))。而秸稈還田及秸稈還田并配施氮肥的處理總體上并未顯著地改變冬閑期內(nèi)其他5 種酶(BG、BXYL、PHOX、PEOX 和 INV)的活性(圖 2)。
2.3 稻田土壤酶活性在早稻生育期的動態(tài)變化
土壤中碳周轉(zhuǎn)相關(guān)的 BG、CEL、BXYL、PHOX、PEOX 和 INV 6 種酶的活性在早稻生育期均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拔節(jié)期低、齊穗期增高、成熟期降低)的趨勢(圖 3)。這可能與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排水擱田有關(guān)。此外,利用冬閑期秸稈翻耕還田這一農(nóng)田管理對早稻生育期內(nèi)與碳周轉(zhuǎn)相關(guān) 6 種酶的活性并無顯著的影響,冬季還田(Ws)條件下的各處理 6 種酶活性與春季還田(Ss)條件下的各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 圖 3)。
2.4 秸稈配施氮肥還田對早稻生育期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 3 可知,秸稈還田處理顯著地增加水稻生育期內(nèi) BG、CEL 和 BXYL 的活性,但對另外 3 種酶(PHOX、PEOX 和 INV)無顯著的影響。圖 4 的結(jié)果進一步證明了上述結(jié)論,由圖 4 可知:冬季還田(Ws)條件下的 N0、NB、N30B 和 N60B 秸稈還田處理 BG、CEL 和 BXYL 活性在生育期內(nèi)的均值分別為:19.54 ~ 23.80、3.58 ~ 5.25 和 2.19 ~ 2.39 nmol/(h·g),顯著高于秸稈不還田的 CK 處理(17.39、2.39 和 1.82 nmol/(h·g));春季還田(Ss)條件下的 4 個秸稈還田處理的 BG、CEL和 BXYL 酶活性在生育期內(nèi)的均值分別為:18.38 ~ 23.54、3.79 ~ 5.08 和 2.01 ~ 2.41 nmol/(h·g),也顯著高于秸稈不還田的 CK 處理(15.76、2.22 和 1.86 nmol/(h·g))。但秸稈還田配施氮肥的處理僅增加水稻生育期內(nèi) BG和 CEL 的活性(圖 3,圖 4)。3 個配施氮肥的處理(NB、 N30B和 N60B)BG 和 CEL 活性在水稻生育期內(nèi)均值為:22.05 ~ 23.67 和 4.70 ~ 5.06 nmol/(h·g),均高于秸稈還田但不施氮肥的 N0處理(18.96 和 3.68 nmol/(h·g));且 3個配施氮肥的處理(NB、N30B 和 N60B )間 BG 和 CEL活性無顯著的差異(P>0.05)。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于《分析化學研究報告》,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等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
為加快推進我省食用菌種質(zhì)資源普查工作有序開展,近期,北納生物(BNCC)主導的《大別山地區(qū)野生菌物普查及菌種庫建立》項目順利進行,BNCC派遣普查組赴大別山區(qū)開展野生食用菌種質(zhì)資源普查工作。
了解更多> >12月13日,2019中國鄭州科學儀器與實驗室裝備博覽會于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展,偉業(yè)計量在E區(qū)D038D號展位歡迎您的蒞臨!
了解更多>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已于2022年正式開啟,也再次推動了社會各界對土壤問題的關(guān)注。偉業(yè)計量針對此次普查整理了相關(guān)檢測項目與檢測中用到的標準物質(zhì),以期為檢測工作者做相關(guān)檢測工作提供技術(shù)支撐和質(zhì)量溯源保證。
了解更多> >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溫馨提示:
1.手機直接輸入,座機前請加區(qū)號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們將根據(jù)您提供的電話號碼,立即回電,請注意接聽
3.因為您是被叫方,通話對您免費,請放心接聽
登錄后才可以評論